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新澳门精准免费资料查看,今晚必中一码一肖澳门,澳门彩今晚必中一肖一码,4949澳门今天开的什么码

强基计划历史专业是很多文科生的兴趣。所在那么不同院校之间的培养方案有哪些不同?侧重擅长又在哪里?思课教育今天为大家汇总了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信息来源于各高校招生办,具体以今年招生办官方政策为准)。

北京大学

一.历史沿革

北大历史学系肇始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创设的史学专门讲堂,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

1910年3月,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的中国史学门正式开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同年8月,校评议会依新制将中国史学门改称史学系。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1张

1952年院系调整,一批史学界精英的汇入使得本系的师资阵容得到进一步扩充,北大历史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益发突出。

目前是“一系四体”的格局,历史学系是教育部基础学科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心、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所是北京大学教学科研实体机构,另一个教学科研实体机构西方古典学中心,还负责组织全国拉丁语和古希腊语的系统教学和标准化考试。

一百多年来,本系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史学人才。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承前启后,代代相传。李大钊、朱希祖、马叙伦、陈寅恪、陈翰笙、傅斯年、李济、董作宾、孟森、钱穆、陈垣、陈受颐、顾颉刚、郑天挺、翦伯赞、邓广铭、周一良、苏秉琦、田余庆等杰出的史学家都曾执教于此。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2张

北大历史学系拥有两个一级学科中国史和世界史,双双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两个本科专业“历史学”“世界史”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建成基础学科“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在2023年QS世界大学历史学专业排名中位列17,在中国高校中位列第1。

二.专业一览

01 历史学专业:

本专业即原来的“中国史”专业,旨在培养符合国家、社会需求的具有史学素养的综合性人才和将来从事中国历史研究的专门人才。课程设置“二路并进”:既有纵向的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两个方向的通史课程,又有横向领域的思想史、社会史、民族史等专题课程。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3张

02 世界史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国家、社会需求的具有史学素养的综合性人才和将来从事世界历史研究的专门人才。宏观层面,按照区域划分设置古代东方文明、古希腊罗马史、中世纪欧洲史、非洲史、亚洲史等区域史;中观层面,以国别划分为美国史、日本史等国家史。

03 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

本专业由北大历史学系、外国语学院、元培学院联合设立,旨在培养语言过硬、学识宽阔、基础扎实、适应力强的国际文化交流人才,并为相关学科输送高质量的研究生人才。由历史学系的教师特别是世界史专业的教师负责组织外国历史的教学和学术研究训练,由外国语学院各系负责组织相应语种的语言教学。学生选择外国语范围包括德语、法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波斯语、葡萄牙语、希伯莱语、泰语、印尼语、乌尔都语等除英语之外的各类语种。

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后,将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门英文以外的外语,具备很好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了解人类文明的一般发展历程和世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术史和最新动态;并对世界各区域与国别的历史、文化、政治、社会的概貌与特点,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有较强的独立研究或实际工作能力。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4张

04 古典语文学项目:

“古典语文学”自2009年开始招生,目前面向中文、历史、哲学、考古、艺术、外国语和元培学院大二同学招生,设有中国古典语文学、西方古典语文学、亚非古典语文学等方向。旨在为国家培养一批既精通东西方古典与古典语言,又有时代意识与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会通中外文明,将来成为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人文大家。

项目培养方案遵循“经典+语文”的基本思路,实现跨学科人才培养,达到对“古典”进行综合整体研究的目的。力求使学生既要有“工夫之养成”,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与古典的阅读能力,又要有“思想之锤炼”,有必要的哲学素养与思想的创新能力。

三.人才培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人才培养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大班课与小班课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践相结合,将读书查档与科研写作相结合,建立起适合历史学科基础人才培养的体系。

01 学分制

历史学的专业实行学分制,进校后在一年级学习中不分专业,二年级后进入专业学习。

02 导师制

实施双向选择具有靶向意义的生活导师、学业导师、科研导师的“三师”制度,在生活、选课、学术、科研训练等方面给予指导。

03 个性培养

充分发挥小班课优势,并在尊重学生学术兴趣与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灵活配置个性化培养方案。

04 科研引导

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导师将根据情况吸纳同学参与自己的项目课题研究,引领同学参与最前沿的科研任务,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鼓励同学撰写高质量的学术科研论文。在学习与科研上有突出表现的优秀学生,可以申请选拔进入基础学科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

05 国际交流

支持拔尖学生参与境外研修学习、暑期学校、短期考察等活动,鼓励学生撰写研究论文,积极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让学生接触世界科学文化研究最前沿、融入国际一流学术群体,更具世界眼光和胸怀,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

06 弹性学制

突破单一的四年制本科培养,着眼人才的长远发展:建立了本、硕、博连续培养以及“3+X”模式的培养机制,对可造之才进行长线培养。

“3+X”模式使学生在本科第4年便进入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和培养,其中3代表本科前面3年的学习,X代表本科第4年以及研究生阶段的弹性学习年限。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5张

四.发展前景

在过去十多年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毕业生,约有60-75%通过推荐免试到本系、本校其他院系或外校攻读硕士研究生;近20%去美国、欧洲等境外国家和地区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也有学生选择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类教育和文化出版机构直接就业。

2022年应届毕业生共65人,其中国内升学42人,占比65%;境外深造9人,占比14%;就业14人,占比21%。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6张

复旦大学

一流的学科、一流的专业、拔尖的基地

百年历史沿革

1925年

正式建系

1952年

院系调整后正式设立历史学专业

1981年

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世界上古史中古史3个学科点被评定为国家首批博士点

1994年

历史学系获国家教委批准成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996年

建立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

1997年

成为国内首批5家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1999年和2004年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和“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相继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大师云集 群星璀璨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7张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8张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就已成为名家云集的全国一流史学系,其中包括知名的古史学家顾颉刚先生,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研究学者陈守实先生,先秦史学家杨宽先生,被称为“两周”的经文学家周予同先生和一笔写两史的周谷城先生……

薪火相传,代代相承。历史学系现有专任教师68人(其中正教授35人,占51.4%)、复旦大学特聘教授6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6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古籍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2人。

一流学科和学术支撑平台

中国史: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中国史:第四轮学科评估 A+学科

历史学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第一批)

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

拥有全国第一的历史地理研究平台——历史地理研究所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9张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10张

在复旦大学历史学院,你能继承优良的学术传统,成为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创新能力和开阔视野的人才,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外交流贡献力量。

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学什么

灵活的课程体系、专业的科研训练,在复旦,成为新一代历史学家——“历史地看一件事情”,在众声喧哗之中,找到自己清醒的认知,自成一家之言

你能够收获专业知识

历史学家的技艺:收集、整理、辨析、解释

历史学家的美德:怀疑、批判、想象力

古今智慧:历史学对思维的训练

如果你加入了复旦大学历史学强基计划,你能够……

读万卷书:通晓古今中外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11张

作为历史学强基计划培养的学生,历史系在专业必修课的层面上特别强调学生打好基础,除了通史类课程、史学家的美德和技艺培养,课程还涵盖史学史、史学理论、阅读史学文献的方法及社会实践内容,为学生提供由浅入深、贯通课堂内外的必修课程体验。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12张

历史学院是全校开设专业选修课最多的院系,包括十大模块,涵盖政治、历史、文化、语言各个方面。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13张

历史学系为学生设置了跨学科培养的特色化课程体系,鼓励学生参与多元交叉训练。

在复旦,你能体验到中国所有本科教育中最好、最完整的古典学教学体系,接受囊括外文学院、哲学学院和历史学院教师在内的交叉团队的指导。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14张

除了小语种外,历史学系更涵纳多种专业外语和古典语言的多语种训练方案。在复旦大学,外语最好的老师在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但如果问哪个院系老师懂的外语门数最多,答案毫无疑问是历史学系。

行万里路:把学问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15张

图为系里组织本科生在江苏乡镇田野考察,进行历史学与人为人类学相结合的实践学习。

学生探访宗祠、庙宇,考察碑刻文物,学习民间文书的分析解读,访谈耆老乡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书斋无法获知的历史面相。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16张

利用荣誉课程建设费,有老师为修课学生购买专业书籍,有老师资助学生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有老师邀请校外专家拓展讲座。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17张

以“出土文献选读”课为例,以往学生只能在课堂上阅读文献,无法感知“出土文献”的实物与历史现场。得到荣誉项目经费的资助,老师带着修读同学们去走河西走廊,进了藏经洞、墓葬的考古工地、文保所的库房,爬上了嘉峪关,实地探索文献出土的现场,在戈壁滩上与历史和古代文明相遇、相通。

顶尖的培养计划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18张

在学术研究方面,从书院的学术训练营、老师课题组、再到䇹政、望道、曦源等学术项目,院系多方面支持强基计划学生的学术培养。

学院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给本科生的曦源、望道和䇹政项目平台,孵育本科生科研项目,每年都有十余项各类本科生科研项目立项,推行“基于研究的学习”范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科研,以研促教。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19张

历史学系与多所海内外著名大学的相关院系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包括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历史学系的本科生每年都有机会到这些合作机构进行学术交流。

历史学系海归教师和外籍老师都参与本科教学,开设《上海史》、《环境史》等有特色的全英文课程,打造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历史学毕业生去哪里?

继续深造、跨界发展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20张

浙江大学

(一)纳入荣誉学院培养体系

强基计划学生纳入竺可桢学院实施特别培养,强化使命驱动,厚植家国情怀,培育远大理想。实施“三制三化”(学分制、导师制、书院制和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培养的深度融合,培养人格、素质、能力、知识俱佳的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

(二)实施本研衔接培养

我校强基计划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学生按专业单独编班,配备班主任和专业导师,实现人生和学术的全面领航。我校强基计划培养实施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对符合培养要求的学生实行本研衔接培养。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主要在强基计划所在基础学科专业进行培养,部分学生也可根据培养方案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本研衔接专业范围见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培养方案,具体转段办法以转段当年度学校有关工作方案为准。

目前,经过动态调整后,首届强基计划学生实现100%转段,其中直博比例近90%。

(三)突出国际化培养特色

实施全球开放发展战略,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顶尖学科的深度合作,提供浸润式国际化培养,针对强基计划部分专业探索引入国际导师,实施高质量国际化培养。本科阶段在海外交流实践方面予以优先安排,研究生阶段在博士生海外联合培养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四)强化全面科研训练

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教学,激发学生学术志趣,树立创新意识,提升科学素养,探索在学科会聚和集成攻关中解决交叉培养等难题。深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和关键产业重点单位,引入行业导师、国家重大工程技术总师等参与协同育人,培育产教融合的示范样板课程,建设面向战略领域的实践育人平台。依托重大科研平台所承担的科研任务,支持强基计划学生参与基础研究、前沿交叉研究和颠覆性技术攻关,切实增强学生的科研攻关能力。

南京大学

1.学科优势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前身可溯源至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国史科。2014年12月建立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下设中国历史系、世界历史系、考古与文物系以及国际关系研究院、边政研究所。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1994年首批列入“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9年首批列入江苏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名单。2016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史位列A等级。2017年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强基计划,2021年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2.培养特色

学堂制和导师制。强基计划学生组成“柳诒徵学堂”,聘请包括长江学者、青年拔尖人才在内的一流学者做学术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咨询和学习辅导,负责学生的科研培养与综合评价;配置生涯导师,负责思政课程、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等工作。实现对每位学生全方位、针对性的专业指导,保证强基计划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全面发展。

以科研带动教学的培养。加强强基计划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执行“科研带动教学”的理念。以志趣为导向、个性化培养、追求卓越为核心,构建研究型教学课程体系,推出“柳诒徵学堂创研基金资助计划”,鼓励学生以各种方式加入学术导师的研究课题,在学术研究的实践中掌握学术规范、先进的学术理念和方法,为将来的学术研究打好基础。本学院的各类院属研究中心以及历史学院考古实验室全面对强基计划学生开放,以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带动强基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实践教学与教学实习。强基计划积极开展内容丰富、极具特色的教学实践活动,构建“一四四”的实践教学体系。一种形式,即口述历史调研实践教学,强基计划学生通过参与口述历史的采集与整理,开展实践教学。四门课程,即中国历史文化遗迹实践调研、重走一带一路实践课程、丝路遗产调研与保护、口述历史的理论与实践。四个竞赛,即茅家琦史学论坛、全国及江苏省“挑战杯”竞赛、全国口述历史成果交流赛、国际模拟联合国交流赛。

基础语言强化课程体系。强基计划学生必须在读期间加强语言基础学习,训练学生拥有扎实的语言能力,包括古代汉语、英语、德语、法语、日语等,以满足历史研究对文献阅读与学术交流能力的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

学科简况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21张

人大历史学科建设起源于延安时期,具有悠久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传统。拥有如范文澜、何干之、胡华、尚钺、戴逸、李文海、彭明、郑昌淦、王思治等一批海内外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培养了大量活跃于学界的骨干人才,是国内外史学研究重镇。在八十余年的办学实践中,为探索新中国历史学体系及其教育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史学科建置齐全,特别是在秦汉史、唐宋史、清史和民国史等方面实力雄厚,史学理论史学史、专门史、历史文献学等方向特色鲜明,新世纪以来在探索历史学新方法与交叉方向研究的实践思潮中,居于先锋地位。

历史学院拥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史研究所),是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倡议的推动者、重要组织依托和学术支撑。现有三份CSSCI来源刊物——《清史研究》、《新史学》、《唐宋历史评论》,在国内高校历史学院系中排名第一。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项。中国史学科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1年再次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世界史方向老、中、青三代结合,国际化特色明显。学科在优势和特色领域建设上,形成以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为主体、以世界环境史和医疗社会史为新增长点的学科布局,在古希腊罗马史、世界中世纪史、英国史和世界环境史等领域居于国内前列。

考古学科团队“立足北方,着力边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在史前考古、商周考古、秦汉考古、城市考古和西域考古领域形成特色;在考古学理论创新、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考古中国”研究、丧葬美术考古等方面具有优势;团队已成长为一支学术实力雄厚、成果丰硕的教研力量。

师资力量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22张

师资方面,现有教授37人,副教授30人,讲师17人,是国内历史学科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单位之一。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4人,国家级人才及青年人才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青年教学名师1人。学院教师在国内多个重要学会担任会长、副会长等学术兼职。

强基计划培养目标

历史学院以中国史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考古学、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为支撑,在人才培养、科研组织上实质性打通三个学科,协同育人。强基计划着力培养具有浓厚史学兴趣,具备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拥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中华文化底蕴、国际学术视野,能够潜心学术并致力于建构中国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高端史学人才。

人才培养特色

针对当前历史学类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借鉴国内外历史学院系的先进经验,学院以“通专结合”为指导重新设计了贯通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的课堂教学体系;以“走进历史现场”为目标,打造了多层次现场教学体系;以“读写结合”为理念,构建了循序渐进的课外指导体系。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在“三个体系”运转循环中悄然实现了通识素养与专业知识并重,基础训练与学术前沿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平衡发展的目标。

弘扬传统,探索交叉

通专结合的课堂教学体系 通识教育强化思想引领和核心素养,夯实学问根基,包含三个层面:学校层面的通识课程群、历史学类的基础课程群和强基互选专业基础课程。这三个层次的“通”,保证了学生知识图谱的广度和厚重基础。“通”与“专”紧密结合,在厚重的基础上,强化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相关的专业基础训练,突出扎实能力养成与挑战性。专业核心课程定量设计,在不同模块中选择课程修读更具有灵活自主性。个性化选修丰富多样,既包含三个一级学科模块选修课程,还包含跨院特色课程和前沿选修课程群:例如文化交流史、环境生态史、公共史学、量化历史研究等,突出创新性。实践课程与训练课程则突出实用性,包含田野实训课程群(田野考古发掘、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等)和写作实训课程群(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史学论文阅读与写作),有针对性的设计“史学研究能力培养与论文写作提升计划”。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23张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24张

融合贯通的本硕博衔接培养 强基计划的重要特征是“本硕博衔接培养”。强基计划的培养方式以一级学科融合为导向,注重知识传授的系统性的同时因材施教,本硕博一张课表,减少重复课程,加强进阶课程设计,支持提前选修。在取得历史学学士学位后,研究生阶段既可以在学院内的三个一级学科继续攻读,或经双向选择在其他相关专业进行交叉培养。

多层次历史现场教学体系 为了在历史场景中认知历史,提升学生走近田野的意识,学院借助教务处的支持,打造贯通式、标准化的“历史现场教学体系”。配合“中国通史”系列课程教学,学院打造了一个从先秦时期的殷墟遗址到近现代的保定军校纪念馆的历史现场考察体系。“行走的中国通史”引领同学们走进田野大地,走进历史现场,将历史知识感性化。

由考古学和中国史组成教学团队,带领全体本科生开展为期30天或90天的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包括考古发掘、资料整理、报告撰写、实验考古等专业实训,在广阔天地和辛勤劳动中陶冶了学生品格,增强了同学情谊和家国情怀。

由青年骨干教师联合开设的“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课程,将文献研读与田野调查有机结合,探索实践的历史学,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综合学术研究能力。

为了历史现场教学的规范和标准化,编纂了《历史现场教学资料手册》和《拓展学习手册》。学院还聘请了一支高水平的校外指导教师队伍和一个能够为覆盖整个时段的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已签约20余个基地)。

四个阶段的课外指导体系 该体系由“原典读书笔记”“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本研衔接训练课”4个循序渐进的部分组成,每个阶段培养目标和内容环环相扣,逐级上升。第二学年主题是“原典读书笔记”,旨在帮助学生基本掌握文献阅读方法,精读细读学术经典,撰写读书报告。第三学年主题是“学年论文”,旨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查找阅读专业文献的方法,了解基本学术规范,尝试进行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第四学年主题是“毕业论文”,旨在养成学生基本的独立研究素养,撰写出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本研衔接训练课”分为阅读训练、写作训练、调研训练三个模块,旨在强化学术研究训练,使学生尽早适应研究生学习模式。

立足本位,博约专精

强基计划单独编班,独立培养,采取全程全员导师制;选聘校内外优秀师资承担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发展趋势提供丰富的学科模块,学生在学术导师组指导下构建个性化培养方案,实施学分制管理。

历史学类强基计划重视基础、贯通古今、融汇东西,充分利用校内外学术资源开设讲座,加强论文训练,锻炼学生写作和科研能力。高年级依托现有的重大科研项目团队、科研教学平台,在导师组的指导下,以项目研究为目标,按照学习和研究有机融合的方式,开展科研实践,实施渐进式学术训练。

产研融合,服务社会

历史学院拥有丰富的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学院建设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史研究所)、院属科研平台6个、数字清史实验室、考古实验室、尚钺资料室、清史文献馆等,北京市市级优秀实践教学基地1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20余处,中国古代文化实验教学中心1个。与相关学科共同建设“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人大分中心、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中华文明研究校级跨学科交叉平台等。

2024新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思课汇总|强基计划历史专业介绍  第25张

国际视野,与时俱进

历史学院与海外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并设有联合培养项目,如德国弗莱堡大学、慕尼黑大学、英国约克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日本奈良女子大学等。际化培养,一方面采取与海外名校联合培养模式或赴海外名校交换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依托学校国际小学期全英文课程进行“在地国际化”培养,强化语言能力。设立专项奖学金,开展海外研学,鼓励和支持参加海外高水平大学暑期学校和国际学术会议。

丰富的第二课堂

熔铸学科优势,回应时代之问 在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先后邀请黄兴涛、朱浒、郭双林等专家开设讲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先后邀请两位党的二十大代表方勤、付巧妹及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系列讲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联学活动暨首届十一校 “以党建引领走好历史学科人才培养新路”论坛;85周年校庆之际,组织“我与人大历史”系列口述史访谈活动,邀请丁超副教授做《何以为家:人大校史85年》主题讲座;结合主题教育,和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等开展联学,邀请吴玉章老校长的孙女、信息学院教授吴立本为同学们作专题报告。

借由丰富的第二课堂、主题班团活动引领青年学子在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中实现个人理想与家国梦想的统一。一方面鼓励学生致知力行,参与学校大型实践活动,读懂中国、街巷中国、千人百村、青年服务国家等;另一方面立足历史学科专长,以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为指引,学院打造特色品牌项目,“明德薪火”历史文化遗产守护人项目、港澳学子读史知行计划项目等。协助参与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大国边疆等思政育人项目,组织学生至北京中轴线、新疆等地实地考察学习。通过文化考察、研讨、观展等多样活动,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灿烂的古代文明,坚定了每个人的报国之心和强国之志。

熔铸学科优势,回应时代之问 在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先后邀请黄兴涛、朱浒、郭双林等专家开设讲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先后邀请两位党的二十大代表方勤、付巧妹及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系列讲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联学活动暨首届十一校 “以党建引领走好历史学科人才培养新路”论坛;85周年校庆之际,组织“我与人大历史”系列口述史访谈活动,邀请丁超副教授做《何以为家:人大校史85年》主题讲座;结合主题教育,和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等开展联学,邀请吴玉章老校长的孙女、信息学院教授吴立本为同学们作专题报告。

借由丰富的第二课堂、主题班团活动引领青年学子在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中实现个人理想与家国梦想的统一。一方面鼓励学生致知力行,参与学校大型实践活动,读懂中国、街巷中国、千人百村、青年服务国家等;另一方面立足历史学科专长,以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为指引,学院打造特色品牌项目,“明德薪火”历史文化遗产守护人项目、港澳学子读史知行计划项目等。协助参与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大国边疆等思政育人项目,组织学生至北京中轴线、新疆等地实地考察学习。通过文化考察、研讨、观展等多样活动,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灿烂的古代文明,坚定了每个人的报国之心和强国之志。

文以载道,学术探微 学院举办“人大青年史学工作坊“进学蓄德读书班”“大师的书房读书班”系列活动,邀请院内外老师领读研讨,共读史学经典,探讨学术话题。策划“书斋内外”系列专访,围绕“书籍”与学院专家学者对谈,深入了解学院教师的阅读生活与科研方法。

学院举办“人大青年史学工作坊“进学蓄德读书班”“大师的书房读书班”系列活动,邀请院内外老师领读研讨,共读史学经典,探讨学术话题。策划“书斋内外”系列专访,围绕“书籍”与学院专家学者对谈,深入了解学院教师的阅读生活与科研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

一.基本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由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第二类”(史地类)演变发展而来,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历史学院传统深厚,名家辈出,著名学者李大钊、钱玄同、邓之诚、王桐龄、方国瑜、朱希祖、张星烺、陈垣、侯外庐、白寿彝、赵光贤、柴德赓等在此弘文励教。现有资深教授2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名,教育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名,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3名,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名,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共11名。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1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8项。建有历史文化影像教学实验室和藏品丰富的文物博物馆。

历史学科坚持个性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拔尖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历史学综合会通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四个注重”:注重立德树人,融德育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注重根柢之学,厚实理论和专业基础;注重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知识的系统传授;注重国际视野、创新能力与学生人格的全面培养,致力于成为全国高校历史学拔尖人才培养和教学创新的领跑者。

历史学专业是首批入选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2010年起,参加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并建立了励耘历史学实验班。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01 培养目标

历史学专业秉承北京师范大学价值理念,着重培养理论素养深厚、专业基础坚实、国际视野开阔、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其将来成为历史学专业领军人物,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奠定基础。

02 培养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

(2)掌握历史学科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学术研究能力;

(3)能够传承中华文明优秀基因,具备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初步能力。

(4)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研究能力,具备融合、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初步能力。

(5)具备高水准的专业素质和突出的专业工作能力。

03 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办法

(1)实施动态管理

以学业成绩为基础,以综合素养、学术兴趣、创新潜质为核心,每学期开展对学生的综合考查。每学年一轮形成性考核,在充分征询导师、班主任、任课老师意见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学业成绩、科研能力、意志品德等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将部分不适应强基计划培养的学生分流到强基计划专业相应普通班继续学习。

(2)完善选拔机制

在强基计划外专业进行二次遴选,综合考虑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成绩、科研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选拔评价标准,经学生自愿申请、专家面试、笔试、实践操作等多元化考察选拔,将对基础学科兴趣浓厚、基础扎实、潜力较大的优秀学生选拔进入强基计划。

04 本硕博衔接机制

以培养历史学科拔尖型人才为目标,解决现有培养模式阶段割裂、学生大四时间未充分利用、科研训练系统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将学术型高端人才培养阶段前移,建立衔接本科教育阶段,融贯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机制。打通本研课程设置,形成相互衔接、逐级递进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建设标准、修读要求、选课方式、教学管理等环节,全面考虑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和内在潜力,把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连贯的整体来设置课程、组织教学,构建完善本硕博衔接的培养体系。从优秀本科生中选拔直博生。

05 建立质量跟踪与评价机制

围绕强基计划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培养、创造性形成机制、学生成长跟踪与评价机制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为计划深入实施提供参考,推动改革实践。完善毕业生发展跟踪机制。丰富学生成长数据库信息,定期更新信息数据,全方位持续关注毕业生成长发展,根据质量信息持续改进人才培养工作。

三.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

毕业总学分:145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学位

学位授予标准:需符合北京师范大学学位授予条例

四.培养方式

01 完善培养方案 多方位塑造学科人才

2015年,历史学专业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对培养方案进行全方位修订。今后将继续对强基计划学生培养计划进行完善,调整原则是:进一步突出立德树人的要求,重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注重经典研读及人文素养的培育,加强文理交叉学科的教育,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创新能力;继续深入推动本研衔接的教学改革,改进课程设置、考核机制、学分认定等内容,完善本硕博一体教育过程的无缝衔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办好“春秋学社”、“形势与政策”小组等学生社团,引导学生关切和服务国家发展。

02 注重名师引读经典 提高专业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科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学术和教学传统,即重视“根柢之学”、“古今贯通之学”及“中西会通之学”的训练。本专业将继续大力推动“励耘书院”建设,聘请名师任教,为学生传授史源学、文字学等根柢之学;优化学生遴选过程,选拔优秀学生进入书院学习,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传承意识,以达到真正培养其学术兴趣和研究能力的目标。

03 继续加强教材建设

本专业继续支持已有“马工程”教材、国家级精品教材、北京市精品教材的修订出版。根据通识课建设需要,新编《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等通识课教材8部,为学科发展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04 改革教学方式 深入推动信息化与历史教学的融合

本专业继续支持历史影像实验室建设;鼓励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知识传授模式,优化已有MOOC课程的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继续扶持优秀教师建设MOOC课程;加快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对已有虚拟仿真课程进行优化,新建一批虚拟仿真课程,加快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拔尖人才。

05 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拔尖学生

积极拓宽国际交流渠道,深化已有合作交流平台,建设新的合作关系,设立海外教学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对学生出国学习、参会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利用外国专家计划、励耘讲堂等平台,邀请境外知名专家来校授课和讲座,为学生开拓视野,了解国际学术动态提供优质条件。

五.课程设置

历史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有:

文化原典研读Ⅰ

文化原典研读Ⅱ

文化原典研读Ⅲ

经学小学导论

史学理论

哲学入门

推理与论辩

科学史

中国古代史

(上、下)

世界上古中世纪史

(上、下)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当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当代史

考古学通论

历史地理学

历史文献学

中国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

博物馆学基础

六.配套保障

01

组织保障

(1)完善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学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研室负责方案的执行,教师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充分保证教研室主任在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学院、教研室、教师三级联动的培养管理体制。

(2)加强培养管理制度建设。优化人才培养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开课选课、教材使用、教学督导、毕业论文管理等制度细则,并组织教师学习;制定并落实强基计划学生培养方案的定期修订计划;通过院系听课、教学督导、校外专家评议、学生评教等方式,保证强基计划学生的培养质量。

(3)强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团队的职能。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工作有指导职能,重大教学事项须经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以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4)依托相关平台,拓展培养途径。本专业依托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等教学平台,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为强基计划学生从事科研活动、实践创新等提供优质条件。

02

经费保障

本专业设置专项经费用于强基计划学生培养,重点支持师资团队建设、教材建设、优质课程建设、海外交流、学生实践及书院建设等领域,并将严格规范经费使用。本专业作为传统优势基础学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且承担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任务,能够得到国家、学校和社会各界经费方面的强有力支持。

03

师资保障

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显著提高,为强基计划学生培养提供了优质师资保障,今后还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1)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四有好老师”;

(2)持续引进高水平学者,组织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由德高业精的教授予以指导;

(3)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深化与世界知名高校的师资合作,聘请海外知名学者来校长期任教或短期授课;学院今后将继续鼓励教师赴海外访学、参会,拓展与海外同行的交流渠道;

(4)强化激励机制。对教师建设优质线下课程和MOOC课程予以经费支持,并对德高业精、培养人才卓有成效的优秀教师予以表彰。

04

政策保障

改革教师激励办法、教学管理办法等,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推进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内在激励作用, 引导学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人类未来发展、思想文化创新和基础学科前沿,增强使命责任,激发学术志趣和内在动力。

对优秀学生在出国交流、科研竞赛、教学实践等方面给予经费扶持,安排教师予以指导,并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